按摩以下穴位可有效缓解头痛,结合中医经络理论,每个穴位有不同侧重:
1.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
手法: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或打圈按摩3-5分钟。
作用:升阳益气,缓解巅顶痛、紧张性头痛及眩晕。现代研究认为刺激此穴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
2.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
手法:双手食指同时按压,配合呼吸缓慢揉动,每次2-3分钟。
注意:血管性头痛发作时宜轻按,避免过度刺激。
3. 风池穴
位置: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中。
手法:拇指与食指向脊柱方向深按,产生酸胀感后维持30秒,重复5次。
功效:疏风散寒,尤其对颈源性头痛、感冒后头痛有效。
4. 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近第2掌骨桡侧中点。
手法:对侧拇指掐按,力度以产生持续酸麻感为宜。
原理:中医"面口合谷收",此穴可通过经络传导缓解前额及偏头痛。
5. 太冲穴
位置: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手法:用指节从太冲向行间穴方向推揉,每侧2分钟。
适应症:肝阳上亢型头痛(伴随目赤、易怒),有平肝潜阳之效。
扩展知识
头痛中医分型包括风寒、肝阳、血虚、瘀血等,建议结合体质辨证选穴。
配合热敷风池、肩井穴可增强效果,风寒头痛可用艾灸百会。
持续头痛超过48小时或伴随呕吐、视力变化需及时就医,排除脑血管病变。
按摩时保持环境温暖,避免直接吹风,操作前后饮用温水促进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