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人群通常需要接受胃镜检查,具体适应症及背景知识如下:
1. 长期消化道症状患者
持续上腹痛、反酸、烧心、吞咽困难、不明原因呕吐或黑便超过2周,尤其40岁以上人群需警惕。此类症状可能与胃炎、溃疡、食管反流或肿瘤相关,胃镜可直观观察黏膜病变并取活检。
2. 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呕血、黑便(柏油样便)或便潜血阳性者需紧急胃镜,明确出血点(如食管静脉曲张、胃溃疡出血等),同时可进行止血治疗(如钛夹、电凝)。
3. 胃癌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且符合以下任一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息肉病史。
- 高风险地区居民(如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胃癌高发区),建议定期筛查。
4. Barrett食管监测
长期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导致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Barrett食管),属癌前病变,需每2-3年复查胃镜。
5. 术后随访需求
胃部手术(如胃癌根治、胃大部切除)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吻合口情况、复发或残胃炎等。
6. 异物或梗阻处理
误吞尖锐异物、胃石症或可疑幽门梗阻时,胃镜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如取异物、碎石)。
7. 肿瘤标志物异常
CA72-4、CEA等升高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时,需排除胃部恶性肿瘤。
8. 其他系统疾病关联检查
部分贫血(尤其缺铁性贫血)、体重骤降患者需排查胃部出血或肿瘤消耗。此外,Ménétrier病(巨大肥厚性胃炎)等罕见病也需胃镜确诊。
扩展知识:
普通胃镜(无痛胃镜需)可发现早期胃癌(如IIc型浅表凹陷病灶),联合窄带成像(NBI)或染色内镜能提高检出率。
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高血压患者当日可少量水服药,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者需评估出血风险。
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建议短期内复查或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