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严格规范,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治疗失败或副作用。以下是专业指导要点:
1. 严格遵医嘱用药
剂量与频次:根据感染类型、病原体及患者体重调整,不可自行增减。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需每天多次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
疗程完整: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通常5-14天),避免细菌残余导致复发或耐药。链球菌性咽炎需坚持10天青霉素治疗以防风湿热。
2. 给药时间控制
空腹/餐后服药:阿奇霉素受食物影响降低50%吸收率需空腹;而克拉霉素可与食物同服提高耐受性。
时间依赖物(如青霉素):每6-8小时给药;浓度依赖物(如庆大霉素)可每日单次大剂量给药。
3. 相互作用与禁忌
药物配伍:喹诺酮类与含铝/镁抗酸剂同服会形成螯合物,需间隔2小时。
特殊人群:孕妇禁用四环素(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儿童慎用氟喹诺酮(关节软骨损伤风险)。
4. 微生物学考量
病原学检查:严重感染需先做血培养/药敏试验,经验性用药48小时后评估。WHO推荐对MRSA感染首选万古霉素。
广谱抗生素限制:碳青霉烯类仅用于多重耐药菌,避免破坏正常菌群。
5. 不良反应监测
肝肾毒性: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需每周监测肌酐,大环内酯类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
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使用超过7天可能诱发伪膜性肠炎(艰难梭菌检出率可达20%)。
6. 公共卫生意识
非必要不使用:CDC数据显示30%门诊抗生素处方为不必要使用。病毒性感冒、非复杂性腹泻无需抗生素。
耐药性管理:ESKAPE病原体(如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已被WHO列为最高威胁等级。
储存需避光防潮,过期抗生素化学降解可能生成有毒物质。注射用抗生素需现配现用以保证稳定性。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超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