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医疗健康 >> 知识详情

如何判断食物变质?

2025-07-05

判断食物是否变质需要综合观察感官变化、微生物活动迹象以及理化性质改变。以下为具体鉴别方法及科学原理:

如何判断食物变质?

1. 感官指标

(1)外观变化

• 霉变:表面出现绒毛状、粉末状霉斑,颜色常见白、绿、黑等。霉菌菌丝可深入食物内部,常见于高水分食物(面包、水果等)。

• 变色:肉类变灰绿或荧光,水产出现虹彩,蔬菜褐变。由肌红蛋白氧化、叶绿素分解或致病菌繁殖导致。

(2)气味异常

• 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氨、硫化氢(臭鸡蛋味)、吲哚(粪臭素)等挥发性物质。

• 油脂酸败产生醛酮类化合物,出现"哈喇味"。

(3)质地改变

• 肉类失去弹性、发黏(假单胞菌污染)。

• 罐头食品胀罐(产气微生物活动)。

2. 微生物学特征

• 细菌总数>10⁶CFU/g可能变质

• 大肠菌群阳性提示卫生状况差

• 酵母菌>10⁵CFU/g导致发酵

3. 理化检测

(1)挥发性盐基氮(TVB-N)

• 鱼肉>30mg/100g即变质

• 反映蛋白质分解程度

(2)酸价与过氧化值

• 食用油酸价>5mg/g不宜食用

• 过氧化值>0.25g/100g属严重氧化

4. 特殊食物鉴别要点

• 乳制品:凝固、分层、酸度>70°T

• 蛋类:气室>9mm、蛋黄指数<0.25

• 粮食:脂肪酸值>50mg/100g(以KOH计)

知识扩展:

1. 温度与变质关系

• 4-60℃为危险温度带,25-40℃霉菌生长最快

• 冷冻食品仍有耐低温菌(如李斯特菌)风险

2. 生物胺危害

变质鱼虾可能产生组胺,即使高温烹饪也不能破坏,可引起过敏性中毒。

3. 隐形变质迹象

• 坚果内部霉变(黄曲霉毒素)

• 罐装食品平酸腐败(产酸不产气)

食品安全提示:感官异常的食物即使部分切除仍存在风险,霉菌毒素耐高温且具有扩散性,建议整品弃置。

标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