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医疗健康 >> 知识详情

夏季防中暑的实用指南

2025-07-07

夏季防中暑实用指南

夏季防中暑的实用指南

1. 合理补充水分

- 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建议定时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

- 可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弥补大量出汗导致的钠、钾流失。

-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酒精或高糖饮料,这类饮品可能加剧脱水。

2. 注意防晒与降温

- 外出时穿戴宽檐帽、太阳镜及透气浅色衣物,优先选择UPF50+的防晒衣。

- 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尤其注意颈后、耳朵等易忽略部位。

- 可随身携带喷雾风扇或湿毛巾物理降温,但避免直接对脸部猛吹冷风。

3. 调整活动时间与环境

- 避免10:00-16:00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需作业需每30分钟至阴凉处休息。

- 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避免与室外温差超过7℃。

- 汽车停放后车内温度可达60℃以上,上车前应先开窗通风再启动空调。

4. 饮食调节

- 多摄入含水量高的蔬果(如西瓜、黄瓜、生菜),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菠菜。

- 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加重代谢负担,午餐可适当减少主食量。

- 可饮用绿豆汤、薄荷茶等传统消暑饮品,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

5. 识别中暑症状

- 先兆中暑:头晕、多汗、乏力,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38℃)。

- 轻度中暑: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体温升至38℃以上。

- 重度中暑(热射病):无汗、意识模糊、抽搐,体温超40℃需立即送医。

6. 特殊人群防护

-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外出需戴透气遮阳帽,婴儿车避免完全遮挡导致闷热。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需加强血压监测,避免突然受冷刺激。

- 老年人对口渴不敏感,建议设置饮水闹钟,夜间睡眠也可适当补水。

7. 急救处理

- 发现中暑者应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擦拭颈部、腋下等大动脉部位。

- 若意识清醒可补充含盐饮料,昏迷者保持侧卧位防呕吐窒息。

- 热射病患者需用冰袋包裹四肢并尽快送医,延误救治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可能超负荷,除了上述措施,长期户外工作者建议定期进行耐热训练(如每日适度暴露于高温环境1-2小时),可提升热适应能力。企业单位应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配备防暑药品并合理安排轮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