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物业房产 >> 知识详情

了解物业服务合同,明晰物业责任和义务

2025-08-31

物业服务合同是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是物业管理活动的核心依据。以下从合同内容、物业责任义务、常见争议点及法律依据等方面展开说明:

了解物业服务合同,明晰物业责任和义务

一、物业服务合同核心内容

1. 服务范围

- 包括公共区域清洁、绿化养护、设备维护(电梯、消防、水电等)、安保巡逻、垃圾清运等基础服务,部分合同可能涵盖增值服务(如代收快递、家政服务)。

2. 服务标准与费用

- 明确服务等级(如国家级/地方级物业管理标准)、频次(如每日清洁次数)、质效指标(如设备完好率≥95%),以及费用构成(基础物业费、公摊能耗费、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规则)。

3. 合同期限与终止条款

- 一般1-3年,需约定提前解约条件(如业主大会双过半表决)、违约责任(滞纳金计算方式)及交接程序。

二、物业企业的法定义务

1. 安全保障责任

- 依据《民法典》第942条,物业需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包括监控维护、外来人员登记、消防通道管理等,但因业主自身过错导致的损失可减轻物业责任。

2. 公共设施维护

- 须定期检修供水供电设备、排污管道、电梯等,对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如外墙脱落)需24小时内应急处理,并公示维修记录。

3. 信息公开与监督

- 按《物业管理条例》第34条,物业应每季度公示收支账目、服务报告、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业主有权审计核查。

4. 应急事件处理

- 制定防汛、火灾、疫情等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物资(如防汛沙袋、灭火器),突发情况下需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并协助疏散。

三、业主常见场景与法律依据

1. 服务质量不达标

- 若物业未履行合同(如垃圾堆积超48小时未清理),业主可依据《物业服务纠纷司法解释》第3条要求整改或减免物业费,但需保留照片、视频等证据。

2. 违规收费争议

- 物业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增设收费项目(如强制收取装修管理费),业主可向当地住建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超额费用。

3. 公共收益分配

- 小区广告费、场地租赁费等公共收益扣除合理成本后应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侵占收益的,业主委员会可起诉追讨(《民法典》第282条)。

四、补充知识点

1. 开发商前期物业

- 新建小区由开发商选聘前期物业,业主大会成立后有权重新招标。前期物业合同对业主同样有效,但条款显失公平的可申请撤销。

2. 专项维修资金使用

- 大修项目需经业主大会或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物业伪造签字套取资金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3. 高空坠物连责

- 物业若未安装防高空抛物摄像头或未尽警示义务,可能承担补充责任(《民法典》第1254条)。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多源于权责约定模糊,建议业主签约时重点审核服务细则、违约金比例、退出机制等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建立物业考评制度,可有效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