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合同的关键条款涉及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需仔细审阅以避免纠纷。以下是核心条款的解析及注意事项:
1. 服务内容与标准
明确服务范围:清洁、安保、绿化、设备维护(电梯、消防等)等是否列明具体项目。
量化标准:如垃圾清运频率、公共区域清洁次数,避免模糊表述如“定期维护”。
附加服务:停车场管理、代收快递等是否收费,费用如何分摊。
2. 费用结构与支付方式
物业费计算:按面积还是户数计费,是否包含公摊费用。
调价机制:物业费上涨的条件(如成本上涨需业主大会通过)。
滞纳金条款:逾期缴费的违约金比例是否合理(通常≤每日0.05%)。
3. 公共收益分配
广告、场地租赁等收入:业主与物业的分成比例(通常业主占比不低于50%)。
资金用途:是否明确用于维修基金或抵扣物业费。
4. 维修责任划分
小修与大修:物业承担的日常维修(如灯泡更换)与业主自费项目(如户内水管破裂)需区分。
专项维修基金:动用基金的条件和流程(需2/3业主同意)。
5. 违约责任
物业违约:服务质量不达标时的整改要求或赔偿(如减免物业费)。
业主违约:拖欠费用时物业的追责权限(避免过度条款如断水断电)。
6. 合同期限与终止
自动续约:是否默认为续签,业主是否有单方解约权。
交接条款:物业撤离时需移交资料(如设备图纸、业主名单)。
7. 业主权利保障
监督权:业主委员会对财务账目的审计权限。
信息公示:物业需定期公开收支明细(法律强制要求)。
8. 纠纷解决机制
协商优先:双方协商无果后,可约定仲裁或诉讼(明确管辖法院)。
扩展知识:
法律依据:参照《物业管理条例》《民法典》第278、943条,物业合同不得剥夺业主法定权利。
补充协议:对开发商前期物业合同,业主大会可重新签订条款。
地方细则:如北京、上海等地对物业费上限有地方性规定。
审阅合同时,建议对比住建部门发布的示范文本,重点关注免责条款和格式条款的公平性。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条款无霸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