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物业房产 >> 知识详情

物业VS业主:常见纠纷解析

2025-06-22

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纠纷是社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根源多涉及权责界定不清、沟通不畅或服务标准分歧。以下是几类典型纠纷及扩展解析:

物业VS业主:常见纠纷解析

1. 物业服务费争议

- 拖欠费用:部分业主因对服务质量不满(如保洁、安保不到位)拒缴物业费,但法律上缴费义务与服务质量需分开主张。业主需留存证据(如照片、书面投诉记录)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单方面拒缴可能面临违约金。

- 费用不透明:物业需定期公示收支明细(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34条),隐蔽开支易引发猜疑。业主委员会可委托第三方审计账目。

2. 公共区域权属与收益

- 广告投放收益:电梯、楼道广告收入归属问题频发。根据《民法典》第282条,扣除合理成本后收益应属全体业主,物业若隐瞒收入构成侵权。

- 私占公区:业主私自扩建、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物业有权制止并上报行政部门,但需注意程序合规性,避免激化矛盾。

3. 维修责任划分

- 公共设施维护:屋顶漏水、管道老化等问题,物业需按合同履行定期检修义务。若因延误导致损失扩大,业主可索赔。

- 专有部分维修:户内下水道堵塞等属于业主自担范围,但物业应提供有偿服务时明码标价,避免乱收费。

4. 服务质量标准分歧

- 部分物业公司以“低收费”签约后降低服务标准,业主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条款要求整改或解约。建议业委会在招标时明确服务等级(如清洁频次、绿化保养标准)。

5. 停车管理矛盾

- 车位产权纠纷:人防车位租赁到期、产权车位被占用等问题需查清权属证明。无产权车位开发商无权出售,仅能出租。

- 停车费定价:应通过业主大会协商,物业单方面提价无效。

6. 物业选聘与更换

- 业主要求更换物业时,需遵守《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程序,提前60天通知原物业并完成交接。新旧物业交替期间的资料移交、押金结算常引发纠纷。

专业建议

业主应积极参与业主大会,推动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

物业公司需强化服务意识,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争议事项进行专业鉴定(如房屋质量问题)。

法律依据主要涉及《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争议解决可首选街道调解,必要时诉诸法律。保持书面沟通记录是关键证据。

标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