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医疗健康 >> 知识详情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步骤

2025-07-13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需遵循"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并结合损伤类型调整措施,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扩展知识: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步骤

1. 保护(Protection)

立即停止运动,避免二次损伤。使用支具、绷带或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如踝关节扭伤可佩戴护踝。骨折时需用硬板或树枝临时固定后再搬运。

2. 休息(Rest)

损伤后48小时内严禁承重或活动患处。肌肉拉伤需暂停训练2-3周,韧带损伤需休息4-6周。过早恢复运动易导致慢性损伤。

3. 冰敷(Ice)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20分钟/次,间隔1小时重复,持续24-48小时。冰敷可降低组织代谢率,减少内出血和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敏感者可垫纱布。

4. 加压(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均匀。关节肿胀时可叠加使用肌贴,但需留出末端手指/脚趾观察循环情况。加压能限制水肿范围,促进淋巴回流。

5. 抬高(Elevation)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30cm,如卧位时垫高下肢。结合踝泵运动(每小时20次)可增强静脉回流效果。

扩展处理:

开放伤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无菌敷料覆盖。大出血时应压迫近心端动脉(如肱动脉或股动脉)。

怀疑骨折:临时固定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转运时保持患肢稳定。

肌肉痉挛:反向拉伸受累肌肉,配合局部热敷(仅限无肿胀情况下)。

药物辅助:

急性期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加重。48小时后可外用扶他林等软膏。

康复时机判断:

肿胀消退、无压痛、关节活动度恢复90%以上方可逐步恢复运动。建议通过等长收缩训练(如靠墙静蹲)过渡到功能性训练。

严重损伤(如关节错位、剧烈疼痛伴畸形)需立即送医,MRI检查可明确韧带半月板损伤程度。运动前充分热身、佩戴护具、强化稳定性训练可降低损伤风险。

标签:运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