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低温、温差变化大等因素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增加心梗、脑卒中等风险。以下为预防措施及相关知识扩展:
一、防寒保暖
1. 避免寒冷刺激:低温易诱发血管痉挛,外出时穿戴帽子、围巾、手套,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四肢末端。
2. 注意室内外温差:暖气房与室外温差超过10℃时,建议在楼道等过渡区域适应温度变化后再出行。
二、规律监测健康指标
1. 血压管理:每日定时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就医调整用药。
2. 血糖与血脂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LDL-C)应低于2.6mmol/L(高危人群需更低)。
三、饮食调整
1. 低盐低脂高纤维: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g,多食洋葱、深海鱼(富含ω-3)、燕麦等,减少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
2. 适量补水:冬季干燥可导致血液黏稠,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ml,睡前和晨起各喝100ml温水。
四、科动
1. 避免晨练高峰:清晨6-10点为血压峰值时段,建议推迟至上午10点后或选择下午运动。
2. 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强度以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70%为宜。
五、避免诱因
1. 戒烟限酒:吸烟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酒精每日摄入需≤25g(男性)/15g(女性)。
2. 情绪稳定:情绪激动易致血压骤升,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疲劳。
六、药物与就医
1. 坚持用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不可随意停用,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2. 识别预警症状:突发胸痛、上肢麻木、言语不清等需立即拨打120,黄金抢救时间为脑卒中3小时内、心梗120分钟内。
七、其他注意事项
空气污染防护:PM2.5超标时减少外出,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
睡眠呼吸监测:打鼾严重者需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秋冬预防需综合干预,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医疗管理,尤其高龄、三高患者应加强随访。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防控才能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