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医疗健康 >> 知识详情

夏季防中暑,这些误区要避开

2025-07-15

夏季防中暑存在多个常见误区,需结合医学原理与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应对:

夏季防中暑,这些误区要避开

1. 大量喝冰水降温?错!

冰水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效率。正确做法是饮用20-30℃的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每小时补充500-1000ml,运动中可增加至800-1200ml。研究表明,含0.1%-0.2%氯化钠的溶液能更快纠正电解质失衡。

2. 藿香正气水万能防暑?误区!

该药含40%-50%酒精,主要针对"阴暑"(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真正中暑(热射病)时使用可能加重脱水。WHO建议重症中暑应立即采用"降温-补液-监护"三部曲,核心体温超过40℃需冰盐水灌洗或血液净化。

3. 空调温度越低越好?危险!

室内外温差>8℃易引发热适应失调。ASHRAE标准建议维持26-28℃,搭配50%-60%湿度。人体最适热平衡点为26.5℃,过低温度会导致出汗减少,反而减弱自身散热机能。

4. 白天避免外出就安全?不全面!

地表蓄热在傍晚18-20点达到峰值,此时沥青路面温度可比气温高15℃。建议采用"三段式防护":10-16点避免户外活动,早晚外出需穿戴UPF50+防晒衣,搭配宽檐帽(帽檐>7cm最佳)。

5. 中暑昏迷掐人中?致命错误!

该操作会堵塞气道,延误抢救。AHA急救指南明确指出,应遵循"Cool First, Transport Second"原则: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外衣,用冰袋敷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6. 出汗多代表排毒?伪科学!

汗液99%为水分,仅含微量尿素(0.08%)和乳酸(0.05%)。过度出汗会导致钠钾流失,引发低渗性脱水。建议每小时出汗量>1L时补充含钾食物(香蕉、紫菜等)。

扩展知识:

热适应训练:连续7-10天每天进行50%强度运动90分钟,可提升汗液钠离子再吸收率18%-25%

预警信号:尿量<500ml/天或尿液比>1.035提示脱水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中暑风险高4倍,因其皮肤血流调节功能下降30%-40%

防暑关键在建立"三位一体"防护体系:环境监测(WBGT指数>32℃停止户外作业)、个体防护(蒸发式降温背心可降低体表温度4-6℃)及应急响应(黄金30分钟抢救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