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静坐5-10分钟,保持情绪平稳。
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冷热刺激影响血管收缩。
排空膀胱,避免导致血压升高。
2. 姿势规范
采用坐姿,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双腿不交叉。
裸露上臂,袖带中心与心脏(水平线)保持同一高度。可将手臂支撑在桌面,避免悬空。
对卧位测量时需调整手臂位置确保与腋中线同高。
3. 设备选择与使用
推荐通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如ESH、AAMI标准),避免使用腕式或手指式。
袖带气囊长度需覆盖上臂周长的80%,宽度为臂围的40%(通常成人标准袖带宽度12-13cm)。
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过紧会高估血压。
4. 测量步骤
首次测量应检查双侧手臂,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作为长期监测臂。
连续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记录。首次测量值常偏高,建议忽略第一次结果。
使用听诊法(汞柱血压计)时,听诊器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舒张压以声音消失(第Ⅴ时相)为准。
5. 特殊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患者需用具备特殊算法的电子血压计,必要时多次测量取中位数。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性低血压,建议加测立位血压(站立1-3分钟后测量)。
对于臂围>32cm者必须使用大号袖带,否则收缩压可能被高估10-20mmHg。
6. 数据记录与管理
记录每次测量的日期、时间、血压值及心率,注明测量前活动状态(如晨起空腹、服药后等)。
家庭血压诊断标准通常比诊室低5mmHg,正常值为<135/85mmHg。
发现血压异常时应连续监测7天,剔除首日后计算平均值。
附加知识: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晨峰血压(起床后2小时内)和夜间血压具有独立预测价值。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识别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测量血压时还应关注脉压差(>60mmHg提示动脉硬化风险),以及双上肢压差(>15mmHg需排查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