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防汛应急预案要点》
1. 组织体系构建
- 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指挥及成员职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 设立抢险组、通讯组、后勤保障组等专业小组,分工协作;建立与街道、消防、气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
2. 风险巡查与隐患整治
- 汛前全面检查地下室、配电房、排水泵站、屋顶天沟等重点部位,确保排水畅通。
- 加固玻璃幕墙、广告牌、绿化树木等易损设施,对地下车库挡水板、沙袋储备量进行核验(每平方米不少于3个沙袋)。
3. 应急物资储备
- 标配防汛沙袋、抽水泵(含备用电源)、应急照明、雨具、救生绳等物资,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率(抽水泵每月试运行1次)。
- 建立物资台账,明确存放位置及责任人,临近汛期时物资储备量需增加30%。
4. 气象监测与预警响应
- 接入气象部门预警系统,设定暴雨应急响应分级(如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明确各等级应对措施。
- 红色预警时需立即启动全员到岗机制,地下车库实施车辆疏散,电梯升至安全楼层停运。
5. 人员疏散与避险方案
- 绘制社区避险路线图,标识地下室至高层的安全转移路径,疏散集合点需避开低洼地带。
- 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名单,配备应急广播系统。
6. 排水系统保障
- 清淤常规化:汛前完成所有雨水井、化粪池、排水管网的疏通,重点区域增设临时排水泵。
- 配备大流量移动式抽水车(流量≥100m³/h),应对极端积水情况。
7. 电力与通信保障
- 配电室加装防水挡板,备用发电机燃料储备需满足72小时连续运行。
- 配置卫星电话或对讲机系统,确保基站中断时的通信畅通。
8. 灾后恢复与消杀
- 积水退去后48小时内完成环境消杀,重点处理垃圾堆放点、污水倒灌区域。
- 评估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配电设备绝缘性能,修复前禁止通电。
9. 培训与演练
- 每季度开展防汛实操演练,模拟地下车库进水、电梯困人等场景,检验应急响应速度。
- 组织员工学习心肺复苏、伤员转运等急救技能,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10. 档案记录与保险理赔
- 完整记录灾情损失(含影像资料),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备,保留维修票据。
- 编制防汛总结报告,改进薄弱环节,更新应急预案。
附:极端天气应对补充
当降雨量超100mm/小时时,建议关闭小区主干道,引导车辆停放在周边高地;
台风叠加暴雨时,需拆除高空花盆、太阳能支架等坠物隐患,提前关闭燃气总阀。
专业提示:参照《GB/T 28921-2021 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规范灾情统计,沙袋堆放应采用交错叠压方式,挡水高度不低于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