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可道,非常道。解释:道是一种无法言说或理解的存在。
2. 名可名,非常名。解释:言语和符号不能真正描述或表达真实的事物。
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解释:宇宙之初没有语言和名称,然而语言和名称成为了万物的起源。
4.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若能保持无欲的心态,我们将能够洞察事物的奥妙。
5.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道和名相互关联,却是相同而不同的存在。
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解释:美和善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丑和恶这些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美和善。
7. 是故不尊贤,使民无罪;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解释:圣人领导下的社会不尊贤,消除了人民的嫉妒心理,不贵重物品,使人民不去偷窃,不炫耀物质,使人民的内心平静,贤人领导的社会弱化了个人的私欲,加强了个人的道德修养。
8. 能保寿身、齐家,能融四海。解释:圣人懂得养生之道,使自己健康长寿;懂得家庭和谐之道,使家庭安定;懂得统一四海之道,使天下太平。
9.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也,其下不昧。解释:只有看不见的道、听不见的道和摸不到的道才是真正无法被解释或理解的存在。这三种道是合而为一的,没有高下之分。
10.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解释:天地之间就像一个空心的竹筒一样,虚无而不会变形,无论怎么动作都不会崩裂。说多了反而失去了中道。
11. 足下執履,於是其兩端,予焉以示步。解释:抓住鞋子的两端才能给人们展示脚步的运动。
1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释:道是一种无法理解的存在,它创造了一,一创造了二,二创造了三,三创造了万物。这里的一、二和三代表演化的过程。
13. 因是之故,以其无欲也,不易见之。解释:因为道无欲,所以不容易被察觉。
1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无以为而无不为,上义无以为而有以为,上礼无以为而有以为,上义无以为而有以为。初终之所以有之,是以建之;无言之所以有之,是以蔽之。是以圣人后其身而不教,百姓以之而不疲。解释:最高的德不表现为德,所以称之为德。最低的德不违背德,所以称之为无德。最高的仁不是为了表现而行动,最高的义不是为了表现而有所作为,最高的礼不是为了表现而有所做为。这些道德行为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秩序,类似于无声音的音乐。圣人通过身体的示范来教导人们,而不言语,百姓以此为励,却不感到疲惫。
15.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解释:常常救助人,所以不会放弃人;常常救助物,所以不会放弃物。这是袭击心灵的明智表现。
16. 壮者、果而后已;强者、不过已。解释:壮者等到成熟后才停止成长;强者超过自己以后则无所作为。
17.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然后德畜之;德畜之然后物形之;物形之然后势成之。解释:道创造物质,德培育物质,物质形成,力量成长。所以万物都尊重道而珍爱德。道的尊贵,德的重要,没有人命令却自然而然。道创造物质之后,德才培养;德培养之后,物质才形成;物质形成之后,力量才成长。
18.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解释:真正的音乐是寡言少语的,真正的相貌是无形的。
19.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解释:在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没有能够战胜水的坚强者,因为水没有可以取代它的东西。
2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解释:道经常不做任何事,但却控制了一切事物的运动。
21. 常能弱以胜强,柔以胜刚。此所以无事而必能。解释:常常能够用弱胜过强,用柔胜过刚。这是没有困难而一定能够成功的原因。
22. 寂静 活人之守。解释:保持宁静是人生的保卫者。
23. 圣人无常心。解释:圣人没有常规的情绪。
24.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解释:如果大道失去,将会有仁义的存在;智慧兴起,将会有大量的伪善;家庭关系混乱,将会有孝慈的存在;国家陷入混乱,将会有忠臣的存在。
25. 汎闾之技,以其上得下;其下得上。解释:广泛的学习技能,使人从上面受益,也使人从下面受益。
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解释:行动中没有动作,做事中没有事情,尝试中没有味道。
27.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解释:掌握世界的方法是没有事情,如果有事情,就无法掌握世界。
2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解释:寡言自然,所以大风不会一天到晚吹,骤雨不会一天到晚下。
29.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解释:不把贤人看得太重,这样人民就不会争斗。不贵重宝物,这样人民就不会偷盗。不追求虚荣欲望,这样人民的内心就不会混乱。
30. 而云万物皆备于我而我独启乏,我愈有,而人愈云。不明,故以为示贞归。解释:然后说“万物都是对的,吾独独之所欠缺。吾愈有,人愈云散。”如果不懂,所以将你们追求道德的正道归于我。
3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言者不可有藏,行者不可有臣。夫唯无臣,是以不失其所者,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为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解释: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能征服最坚硬的东西。没有间隙,所以知道无为的好处。不言语教诲,无为的好处。说话的人无法把秘密藏起来,行动的人无法保持臣服的地位。只有没有臣子,才不会失去自己的位置,无为而无不为。掌握世界的方法是没有事情,如果有事情,就不足以掌握世界。
32.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观其不可见,听其不可闻,搏之不可得。解释:道是无味的,看不见,听不到,触摸不到。
33.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解释:以道德来辅助君主,不用武力统治天下。如果这样做,将能够还好的事务。军队驻扎的地方将会长满荆棘。大军进行作战,必然会有灾祸年份。善者不敢通过使用武力来取得胜利。获得胜利后,不要自夸,不要嘲笑,不要自大。如果没有办法,才使用武力。物体使劲则会老,这就是不道的表现,不道早已消失。
34. 越礼而上礼,剥柔而志刚,夺是而与之。解释:超出常规的礼,再回到常规的礼,剥离柔软处心勉力,取而代之以坚定刚强的心意,如此取走那些过分的事物。
35.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解释:所以圣人抱着一种理念作为世界的模范。不自我表现,所以显得明亮;不吹嘘自己,所以能有功绩;不自夸,所以能长寿。
36.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解释:舍弃个人的智慧,人民的利益可以增加一百倍;舍弃个人的仁义,人民的孝慈可以恢复;舍弃个人的技巧和利益,就没有盗贼和欺诈者。这三种人以为不够文雅。所以让人民有所依托:看到简单的事物,追求真实,减少的私欲。
37. 心澄则神凝,心达则神明。解释:心灵清澈,神灵凝聚;心灵通达,神灵明亮。
38.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解释:有一种混合的东西,比天地更早出现。
39. 其什么之细?其根之微。解释:有什么东西是更小的?它根源的部分是最微小的。
40. 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经常有欲望,以观察它的终局。
41. 其神甚真 ;其精甚實;其貞甚幹;其谞也芊芊;其貴止;其畜甚多。解释:它的神灵真实纯粹,它的精华真实实在,它的品质真实坚定,它的模糊含糊而又娇小玲珑,它的珍贵在于停止,它的富藏极多。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解释:道创造一,一创造二,二创造三,三创造万物。万物抱着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