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医疗健康 >> 知识详情

血脂偏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风险

2024-04-18

血脂偏高是指人体血液中胆、三酰甘油等脂质类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最大的致死因素,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近40%,其中冠心病、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两种病症。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风险之一,而其原因一般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饮食结构等有关。

血脂偏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风险

血脂偏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增加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胆、高三酰甘油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当血液中这两种物质过多时,容易形成黄色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病变,它会引起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从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另外,血脂偏高还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如不及时调节,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引发心肌病变及心衰等严重的后果。

其次,血脂偏高还容易导致脂肪肝、胆结石等疾病。胆沉积在肝细胞上,可诱发脂肪肝,严重者可引发肝硬化、肝癌等恶性肿瘤。同时,胆还会形成结晶,与胆囊内的胆汁混合,形成粘稠的淤积物,长时间不排出可形成胆结石,导致上部腹部疼痛等。

血脂偏高的人群范围很广,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乡镇村庄医疗资源的匮乏都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风险因素之一。市场餐饮、炸糕等含高油、高热量的食品如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食,容易造成血脂偏高的发生。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血脂异常的重要诱因。此外,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容易发生血脂异常问题,此时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规范饮食,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预防与治疗血脂偏高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采取规范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有效的措施之一。饮食上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吃油炸、糖果、肥肉等高热量、高油脂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饮食调整仍不能改善血脂情况,可使用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等,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控制血脂的作用。

总而言之,血脂偏高的问题不容忽视,它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在预防和控制血脂偏高的问题上,个人应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当前社会加强宣传和科普,提高人们对预防、控制血脂偏高的意识,让所有人都能够了解这个病症的危害和可行的治疗方法,保护自己、家庭的健康,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标签:血脂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