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是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租客在租赁过程中需明确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陷入被动。以下是租客应当重点掌握的权益保护要点及实用技巧:
一、合同签订前的核心注意事项
1. 核实房屋权属
要求出租方出示房产证原件或购房合同,查验产权人件。若为转租,需查看原始租赁合同中的转租条款及剩余租期,防止二房东违规转租。
2. 检查房屋瑕疵
逐项记录墙面渗水、设施损坏等现状,拍照录像并写入合同附件。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八条,出租人需保证房屋符合约定用途,重大瑕疵可要求维修或减租。
3. 明确费用分担
物业费、供暖费等一般由房东承担,水电燃气费通常由租客支付。合同需注明缴费主体及历史欠费清算条款,避免纠纷。
二、合同条款的法定保护
4. 押金限制规则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押金不得超过两个月租金,退租时除抵扣欠款外应全额返还。部分地区如上海明确要求押金需存入监管账户。
5. 解约权保障
房东单方面涨租、出售房屋均不能成为强制解约理由。未经协商一致,租客可依据合同继续居住至租期届满,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受法律保护。
6. 维修责任划分
水管爆裂、电路故障等非人为损坏必须由房东维修,拖延超15日可自行维修并索偿。《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三条明文规定此义务。
三、居住期间的特别权利
7. 隐私权保护
房东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房屋,安全检查应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紧急情况需入户时应有第三方见证。
8. 转租与分租条款
合同未禁止转租的,租客可转租但需通知房东。北京等城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隔断间出租,但需符合消防标准。
9. 拆迁补偿参与权
租赁期内遇拆迁,租客有权获得搬迁费、停产停业损失等补偿,具体标准参照地方征收条例。
四、纠纷解决途径
10. 证据留存体系
保留租金转账记录、沟通聊天截图、维修报备记录等,建议使用邮政EMS寄送书面通知并保留送达回执。
11. 行政救济渠道
向住建部门投诉群租、违建等问题,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可加速处理。深圳等地已上线租赁资金监管平台防范爆雷。
12. 司法要点
起诉时可主张押金利息(按LPR计算)、误工费(因房屋问题导致)等间接损失,小额诉讼程序50万元以下案件一审终审。
延伸知识:
房租税负规则:个人房东收取租金需缴纳房产税(税率约4%)及个人所得税,但实操中多数按综合征收率5-7%简易计税,租客可要求提供发票。
疫情特殊政策:2022年北京高院明确,因封控导致无法居住可适用不可抗力条款解除合同。
信用约束机制:杭州等地将恶意欠租、破坏房屋等行为纳入信用档案,租客亦可反向登记不良房东信息。
掌握这些法律武器,租客能在面对霸王条款、随意涨租等乱象时有效。建议提前查阅当地住房租赁条例,如《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对房源核验、合同备案等有细化规定,显著提升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