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租房合同时需注意以下关键事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1. 核实房主身份及产权
- 要求房东出示房产证、原件,核对产权人与签约人是否一致。若为代租,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证件复印件。
- 查询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可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实),避免租赁无效风险。
2. 明确租赁期限与租金条款
- 注明起止日期、支付方式(银行转账为宜)、租金调整机制(如年涨幅度不得超过5%)。
- 警惕“租金贷”陷阱,避免被诱导签署第三方金融协议。
3. 押金与费用明细
- 押金一般不超过2个月租金,明确退还条件(如退房后7个工作日内)及扣减标准(需书面列明损坏赔偿清单)。
- 列清水电、物业、取暖、网络等费用承担方,核对历史欠费情况。
4. 房屋状态与维修责任
- 签署前拍摄房屋细节(墙面、家具、电器等),作为交割依据。
- 明确维修义务:非租客故意损坏的房屋设施(如管道、电路)由房东承担。
5. 转租与合同变更条款
- 注明是否允许转租(部分城市禁止群租),转租需房东书面同意。
- 提前解约的违约金比例(通常不超1个月租金),协商添加“因工作变动可提前30天无责解约”等灵活条款。
6. 特殊条款补充
- 学区房需确认学位是否被占用,商用房核实营业执照办理条件。
- 注明房东售房时的优先购买权及“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民法典》第725条保障租期继续履行)。
7. 备案与法律风险防范
- 建议办理租赁备案(部分城市影响积分落户),备案后可按实际租金抵扣个税。
- 合同需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诉讼管辖法院),避免格式条款中的霸王内容。
8. 附加设备清单
- 详细记录家具家电型号、数量,注明自然损耗与人为损坏的界定标准。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口头承诺无法律效力,所有约定应以书面为准。建议使用住建部门发布的示范文本,补充条款需双方盖章/签字确认。若为长租公寓,还需查验其与房东的托管协议及资金监管账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