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文化艺术 >> 知识详情

《中国传统色彩的雅称考》

2025-07-29

《中国传统色彩的雅称考》

《中国传统色彩的雅称考》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哲学,其雅称往往源于自然意象、矿物染料或文人意趣,形成了独特的色谱文化。以下从历史渊源、色谱分类及文化象征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五色体系的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以"青、赤、黄、白、黑"五正色为纲,对应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其中"青"并非现代意义的蓝色,而是涵盖从蓝到绿的渐变光谱,《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即指蓼蓝染料的提炼过程。

二、矿物与植物染色谱系

1. 矿物色类:

朱砂红:亦称"中国红",源自辰砂矿石,《天工开物》载其"色正赤无瑕"

石青色:由蓝铜矿研磨而成,敦煌壁画中多用作天空底色

雄黄色:硫化砷矿物色,道家炼丹常用,有"雌黄改字"的典故

2. 植物染类:

靛蓝:蓼蓝发酵染色,《齐民要术》详记其"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的工艺

栀黄:栀子果实提取,唐代女子额黄妆的原料

苏木紫:热带苏木心材染色,明清官服补子常用

三、诗意化的色彩命名

文人阶层赋予色彩高度文学性表达:

"天水碧":南唐后主李煜命名的青绿色,《南村辍耕录》称其"染碧,经夕露而色愈鲜"

"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提炼的黄昏山色

"十样锦":唐末流行的多重晕色染缬技术

四、宋代宫廷色谱制度化

《宋史·舆服志》记载了严格的色彩等级:

赭黄为帝王专用

三品以上服紫

五品以上服朱

七品以上服绿

九品以上服青

五、传统色谱的文化隐喻

"窃蓝"(浅蓝)出自《尔雅》,形容候鸟羽毛色

"郁金裙"指用郁金香草染制的橙黄色罗裙

"退红"特指经曝晒褪色的粉红,白居易诗云"退红衫子乱蜂儿"

六、织染工艺相关术语

1. 间色概念:由正色调配产生的"绀(红青)、缥(青白)、緅(青赤)"等

2. 三缬工艺:蜡缬、夹缬、绞缬形成的特殊纹理色彩

3. "缸染"技法:通过反复浸染达到"入靛三分"的深蓝色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古人观察自然的敏锐,更构建了完整的色彩符号系统。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矿物颜料,到清代《雪宦绣谱》记载的704种丝线色标,中国色彩体系始终在实用与审美之间保持平衡。当代敦煌研究院通过光谱分析,已复原出60余种唐代壁画矿物色彩,证明传统色谱具有严谨的科学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