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古城保存了大量公元1世纪的壁画,为研究古罗马日常生活提供了珍贵视觉资料。这些壁画分布于住宅、公共建筑与商铺中,通过其题材与技法可还原以下社会面貌:
1. 居住空间的社会表达
中庭壁画常见神话场景,如维纳斯诞生或狄俄尼索斯庆典,展示屋主的文化修养。部分别墅保留罕见的立体透视技法,如"秘仪庄"壁画通过渐变色表现空间纵深。
餐室(triclinium)多绘宴饮场景,搭配花卉纹样边框,反映罗马人"宴席交际"(convivium)文化。赫库兰尼姆出土的"蓝底壁画"使用昂贵的埃及蓝颜料,彰显贵族财力。
2. 商业活动的视觉证据
小酒馆(thermopolium)柜台壁画常绘有食材价格表与商品画,如诺塞拉大街酒馆壁画明确标注"葡萄酒2阿斯/杯"。
面包房壁画保留烘焙工具图像,与遗址中出土的碳化面包实物形成互证。部分商铺外墙绘有行业象征,如鞋店绘靴子、铁匠铺绘工具组。
3. 社会风俗的细节呈现
浴场更衣室(apodyterium)壁画记录健身、按摩场景,斯塔比浴场残存手持刮肤器的运动员图像。
妓院(lupanar)墙壁留有120余幅春宫画,技法粗陋但具有人类学价值,部分画面旁刻有顾客与名字。
4. 绘画技术的时代特征
采用典型的四期风格:第一期仿大理石贴面(公元前200-前60年),第二期建筑幻境(前60-前20年),第三期埃及风(前20-60年),第四期综合风格(60-79年)。
使用天然矿物颜料:赭石(红/黄)、绿土(绿)、骨黑(黑),部分贵族住宅采用金箔镶嵌。湿壁画(fresco)与干壁画(secco)技法并存。
5. 宗教与世俗的交融
祠(lararium)壁画多绘守护神、蛇形家灵,韦蒂之家遗址显示商贾家族同时供奉墨丘利与狄俄尼索斯。
街角神龛壁画保留选举广告,如"请支持马库斯·霍尔科尼乌斯"的竞选标语与保护神像并置。
这些图像资料与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关于颜料的记载、佩特罗尼乌斯《讽刺集》描述的宴饮场景形成文本-实物互证体系,显示罗马帝国初期城市化社会的高度成熟。需注意壁画内容存在理想化倾向,部分场景属于艺术再现而非完全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