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动物植物 >> 知识详情

植物种类介绍及药用价值分析

2025-07-04

植物种类介绍及药用价值分析

植物种类介绍及药用价值分析

1. 人参(Panax ginseng)

五加科植物,主产中国东北、朝鲜半岛。肉质根为药用部位,含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

药用价值:

大补元气,改善体虚乏力

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

抗疲劳、抗衰老,改善记忆功能

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忌与藜芦同用

2. 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孑遗植物,叶片含黄酮苷、萜内酯等成分。

药用价值:

改善脑循环,治疗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抗氧化作用显著

银杏叶提取物可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需注意可能引起出血倾向

3.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伞形科植物,主产甘肃岷县,含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

药用价值:

补血活血,调理月经不调

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

保肝作用,促进造血功能

湿热中满者慎用

4.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唇形科植物,全草可入药,富含迷迭香酸、紫苏醛等。

药用价值:

解表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抗菌抗过敏,缓解海鲜中毒

种子(紫苏子)可降气化痰

现代研究显示有抗抑郁潜力

5. 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十字花科植物,根部入药,含靛蓝、靛玉红等成分。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

抗病毒作用显著,常用于感冒防治

体外实验显示抗肿瘤活性

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扩展知识: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多样,如黄酮类通过清除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生物碱类多作用于神经系统。现代研究注重传统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离和机制研究,如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用于抗癌。同时需要注意药用植物的道地性,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如产自云南的三七皂苷含量优于其他地区。

采收时间和处理方法影响药效,如黄芩需在春秋季采挖,经"发汗"工序后药效更佳。配伍应用也影响效果,如柴胡配伍黄芩可增强退热功效。

标签:植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