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用药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以下是常见误区及专业注意事项:
1. 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诱发高血压危象、脑出血或心肌梗死。漏服后切勿加倍补服,应根据医嘱调整。长效降压药需持续服用维持血药浓度,随意减量会降低。
2. 忽视用药时间规律
• 杓型高血压(晨峰明显)建议晨起服药,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高)需晚间用药。
• 部分药物如ARB类(缬沙坦)、CCB类(氨氯地平)半衰期长,每日一次即可;短效药(如硝苯地平普通片)需每日多次。
3. 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 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联用:可能减弱降压效果并增加肾损伤风险。
• 与利尿剂联用:需监测血钾(如螺内酯与ACEI联用易致高血钾)。
• 葡萄柚汁影响:可抑制CYP3A4酶,升高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血药浓度。
4. 忽视个体化用药
• 合并肾病:优选ACEI/ARB,但需监测肌酐(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 糖尿病:避免大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日)影响糖代谢。
• 老年患者:应从半量起始,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如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需睡前服)。
5. 生活方式未同步调整
• 高盐饮食可抵消降压药效果(尤其ACEI/ARB)。每日盐摄入应<5g。
• 酒精扩张血管后反跳性收缩血压,干扰β阻滞剂。
• 柚皮素(存在于柚子中)可增强CCB类作用,导致低血压。
6. 忽略监测与随访
服药期间需定期测量立卧位血压,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如ACEI致干咳、CCB致踝部水肿)。每年应评估靶器官损害(心、肾、眼底)。
7. 药物选择误区
• 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仅用于应急,长期使用易致血压波动。
• 复方制剂(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需评估组分禁忌(如痛风患者避免噻嗪类)。
高血压治疗需坚持"终身管理"原则,联合生活方式干预(DASH饮食、有氧运动)。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时,立即测血压并就医。合并多系统疾病者应由心血管专科医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