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首页 >> 科技技术 >> 知识详情

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技术

2025-07-08

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技术是实现车辆自主驾驶的核心环节,涉及多学科交叉,包括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机器学习等。以下是主要技术要点及其扩展说明:

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技术

1. 感知技术

感知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

多传感器融合:结合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数据,提升环境感知的鲁棒性。激光雷达提供高精度3D点云,摄像头用于语义识别(如交通标志、行人),毫米波雷达擅长测速和恶劣天气下的检测。

计算机视觉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架构进行目标检测(如YOLO、Faster R-CNN)、语义分割(如DeepLab)、车道线识别等。最新研究关注视觉为中心的BEV(Bird's Eye View)感知范式,如特斯拉的HydraNet。

SLAM技术: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通过激光或视觉传感器实时构建环境地图,并定位车辆位置,常见算法包括LIO-SAM(激光-惯性里程计)和ORB-SLAM(视觉SLAM)。

2. 决策与规划技术

决策系统基于感知数据制定驾驶策略,分为以下层次:

行为决策:通过规则引擎或强化学习(RL)判断超车、跟车等行为。传统方法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现代端到端RL方法(如DQN、PPO)可优化复杂场景的决策。

运动规划:生成可执行路径,常用算法包括:

- A*算法:全局路径搜索,结合高精地图。

- RRT*(快速探索随机树):解决高维空间规划问题。

- 基于优化的方法:如Apollo框架的EM Planner,将规划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QP)求解。

预测模块:通过LSTM或GNN预测行人、车辆的未来轨迹,提升交互安全性。Waymo采用Scene Transformer模型实现多智能体轨迹预测。

3. 关键挑战与前沿方向

极端场景泛化:长尾问题(如罕见交通场景)需通过仿真(CARLA、Carla)和增强数据(GAN生成对抗样本)解决。

计算效率优化:轻量化模型(如MobileNet、EfficientNet)与硬件加速(如特斯拉FSD芯片)是落地关键。

V2X协同感知:车联网(5G-C-V2X)实现车路协同,扩展感知范围。

与法规:决策算法需平衡安全性、效率与道德准则(如“电车难题”的定量化建模)。

自动驾驶技术仍需突破传感器成本、算法可解释性等瓶颈,未来将向L4/L5级全无人驾驶演进,并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标签:决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