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中国珍贵的国宝和世界上最为可爱的濒危物种之一,由于生境破碎化、毒物污染、非法等众多原因,它们的数量稀少,一度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十分珍贵的物种,中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大力推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工作,大熊猫群体数量稳步增加,保护成效显著。
2008年汶川地震同样也对大熊猫造成了危机,900个熊猫的栖息地被毁,这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办法,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立足于大熊猫栖息地的构建,原则上优先采用栖息地恢复与重建方式来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同时,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一可爱的生物,相关部门也需要做好对于熊猫栖息地的管理和治理,就是要充分认识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密和扩大现有保护区域,加强野外巡查,完善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体系,打击非法盗猎、非法采伐等违法犯罪行为,使得大熊猫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了提高大家保护大熊猫的认识,各级保护机构还开展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国各地宣传大熊猫的保护知识,让老百姓更好地认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发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和宣传品,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同时,还着力推广保护大熊猫的先进经验,招募大熊猫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大熊猫保护的队伍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国际友人们的支持和帮助。机构通力合作,努力营造保护大熊猫的环境。例如1992年中国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签订了一项有关大熊猫保护的谅解备忘录,为中国保护大熊猫做出了贡献。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对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与国际友人们的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扩大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之间友好的合作关系。
维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保护大熊猫、保护珍稀动植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工作之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形成合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们能够安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