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或咳嗽后。病毒常通过接触传播,正确洗手可减少病原体残留。
2.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菠菜)、维生素D(鱼类、蛋黄)和锌(坚果、瘦肉)的食物,强化免疫细胞功能。肠道健康与免疫力相关,建议补充益生菌(如酸奶、发酵食品)。
3. 充足睡眠: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T细胞活性,影响免疫应答效率。
4.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防御能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
5.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2升,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增强纤毛清除病毒的能力。
6. 减少压力: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统。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瑜伽调节。
7. 注意保暖:低温可能抑制鼻黏膜防御功能,外出时尤其护好颈部和足部。中医理论强调“寒邪入侵”易引发外感。
8. 保持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降低密闭空间病毒浓度。使用加湿器维持40%-60%湿度,减少病毒存活率。
9.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每年更新毒株匹配,可预防主要流行株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建议高风险人群(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优先接种。
10. 避免接触传染源:感冒高发期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如需接触患者务必佩戴口罩。研究发现,N95口罩对飞沫传播阻断率超95%。
额外建议:中医食疗可选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或饮用姜茶发汗驱寒。吸烟会破坏呼吸道屏障,戒断可显著改善局部免疫力。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每日400-1000IU)可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