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彩绘中的吉祥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祈愿精神,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动物类图案
龙凤:龙象征皇权与男性阳刚,凤代表女性柔美与祥瑞,"龙凤呈祥"寓意阴阳和谐。清代彩绘中常见金龙和玺彩画,龙纹需遵循严格的等级规范。
麒麟:祥瑞之兽,"麒麟送子"图案常见于祠堂梁枋,结合云纹构成"祥云麒麟"。
蝙蝠:谐音"福",五只蝙蝠环绕寿字称为"五福捧寿",故宫宁寿宫天花彩绘即有此样式。
仙鹤:象征长寿,常与松树组合成"松鹤延年",宋代《营造法式》记载有"青鹤"画法。
2. 植物类图案
牡丹:"富贵花",与寿石组合为"长命富贵",明代彩绘本色泥金技法凸显其雍容。
莲花:佛道共用的清净象征,"一茎莲花"图案在敦煌藻井中早有出现。
岁寒三友:松竹梅组合体现文人品格,苏州园林彩绘常用退晕技法表现其层次。
缠枝纹: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发展出"忍冬缠枝"、"唐草纹"等变体。
3. 器物与符号类
八宝纹:由佛教八吉祥演变而来,轮、螺、伞、盖等元素在藏式建筑彩绘中尤为突出。
暗八仙:通过法器代表八仙,如汉钟离的扇子在苏式彩绘中常用沥粉贴金工艺。
卍字纹:渊源可溯至新石器时代,明清时发展出"万字不到头"的连续构图。
博古纹:清代受金石学影响出现,彩绘中常搭配青铜器纹样。
工艺特征:
北方官式彩绘强调规整,以和玺、旋子为代表;江南则流行写生风格的包袱彩画。矿物质颜料如石青、朱砂可保持数百年不褪色,地仗处理需经十余道工序。闽粤地区还发展出瓷片嵌绘等独特工艺。这些图案的构图讲究"有图必有意",如"锦上添花"采用锦纹底衬花卉的层叠画法,体现传统"图底关系"的美学智慧。当代修缮中仍遵循"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