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学无术:《论语·为政》中有一则故事,孔子遇到了一个自夸自己读书有成果但实际上并没有读过书的人,孔子就说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2. 厚德载物:《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表达了以德为基础,以德载物的思想。
3. 一丝不苟:《论语·述而》中有一则关于孔子谈论礼的故事,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表达了要做事认真细致的思想。
4.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为政》中有一则孔子与颜渊的对话,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表达了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变的思想。
5. 博学多才:《论语·述而》中有一则有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说自己什么都想学,表达了他渴望广泛学习的欲望。
6. 高瞻远瞩:《论语·述而》中有一则孔子的故事,孔子劝柳下惠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眼光,所以后人称赞孔子高瞻远瞩。
7. 形影相吊:《论语·述而》中有一则孔子和弟子走在墓地中,孔子说:“形哉!如也!形哉!如也!”,表达了对往昔名人的敬仰之情,形影相吊。
8. 笃学好问:《论语·学而》中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表达了要虚心学习、勤于提问的思想。
9. 有志者事竟成:《论语·述而》中有一则孔子的故事,当时孔子虽然处于贫困的环境中,但他仍然有坚定的志向,他说:“若不徒然,如有立志”,表达了有志者最终能够实现目标的思想。
10. 尊师重教:《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君子不器”,表达了对待老师和教育的尊重和重视。
11. 循循善诱:《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时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表达了耐心引导、善于诱导的思想。
12. 拔苗助长:《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孟公绰为洛阳宰,问政。孟子曰:‘先告而之宰。’”,表达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强求结果的思想。
13.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谈到不管是上智还是下愚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中的孔子经常强调自己的知识有限,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意思是知道自己不懂的东西,是真正的智慧。
15. 君子之交淡如水:《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表达了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忠诚和谦虚淡泊的思想。
16. 学而时习之:《论语·为政》中孔子强调学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达了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思想。
1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达了做事情缺乏条件很难取得成功的思想。
18. 百折不挠:《论语·为政》中的孔子多次强调要坚持不放弃,他说:“予一以贯之”,表达了百折不挠的意志。
19. 见利思义:《论语·子罕》中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表达了要在面对利益时能够想到道义的思想。
20. 事事预则立不败之地:《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表达了做事情要有预谋和计划,才能取得成功的思想。
21. 言近指远:《论语·述而》中孔子说:“言近指远”,表达了言辞要简练而意味深远的思想。
22. 三人成虎:《论语·子罕》中孔子说:“狂者进,退者天也。”意思是有人说虎有三条腿,结果就有人相信了。后人用“三人成虎”来形容无中生有、谣言传播的情况。
2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述而》中的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4. 笑里:《论语·公冶长》中孔子用“笑里”来形容姬知、微子之害百里奚的行为。
25. 一失足成千古恨:《论语·陈于陈给事》中的孔子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意思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遗憾。
26. 三思而行:《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提出了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从脚下开始。
28. 过犹不及:《论语·鲁问》中孔子说:“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要做得过头或不到位。
29.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论语·述而》中孔子强调师傅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门门,但是要修行、提高还是要靠个人努力。
30. 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强调对待学生要公正无私,不分贵贱贫富。
3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取得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因为自己的努力。
32.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语·八佾》中孔子强调,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对方,才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3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论语·颜渊》中孔子对颜渊的评价:“郑虎子,华歆鄙于汝焉。夫孰无灾?可亡也。孰无过?可焉止?”,意思是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其影响。
34. 德行天下:《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德行天下”,强调德行是治理社会的重要条件。
35. 不惑之年:《论语·述而》中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被认为是不能容忍自己的任性只是幼稚的表现,要有更高的品质。
36. 有容乃大:《论语·为政》中孔子说:“有容乃大”,意思是要包容和宽容才能达到伟大。
37. 名正言顺:《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表达了说话要用正确的词语来表达的思想。
38. 曲突徙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子曰:‘曲则全,枉则直,循则通,不动则寂’”,意思是不要懒惰,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39. 知止而后有极:《论语·述而》中孔子的教导强调知足为知止的思想,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 四海一家:《论语·颜渊》中孔子说:“诗云,’君子周道,‘达巷歆畏”。意思是四方人民都能够融洽团结。
41.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意思是不按照规矩办事,是无法达到目标的。
42. 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三思而后行”,表达了做事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意思。
43. 以德服人:《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以终日下毛而甲兵,不可则止,不可则行”,表达了用德行和道理去感化人的思想。
44. 螳臂当车:《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向大人物挑战是不明智的。
45. 纸上谈兵:《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将之东也,授之以政,如可使治,虽必矣,可薄也;将之西也,宁退,宁守其志也。”,强调要有实际行动,而不是只是说而已。
46. 君子之交淡如水:《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表达了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忠诚和谦虚淡泊的思想。
4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论语·颜渊》中孔子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对于外物的喜悲不应该过于放大,要保持内心的平静。
48. 乡愿:《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好行小慧中”,表达了做人要善于做大自己的事,不要过分虚荣的思想。
4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论语·颜渊》中孔子对颜渊的评价:“郑虎子,华歆鄙于汝焉”,意思是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其影响。
50.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论语·泰伯》中孔子被问及如何对待人生的遭遇时说:“问君子,言不由衷,与之恐惧也。不问君子,言由衷者也,与之武且向也。”,表达了不要过于担心未来和追忆过去的思想。